close

柯厝和蕭厝合蓋的新雙廟1986.11.21  

 

我的故鄉在福州城外的農村,約住了四五十戶人家,鄰近尚許多幾十戶、上百戶的鄉村。

 

每鄉都有座廟,各供不同的神明。本鄉和鄰鄉上塘,並排連棟而建,叫做雙廟,廟旁各有棵很大的榕樹。

 

廟祝大概都不是本鄉人,住廟裏,負責管理、清潔和燒香等工作。每年定時定量向每戶收點米,過年時則收粿,作為酬勞。

 

任何一戶人家有喜慶,他要負責送帖;喪事,要代喪家向親戚報喪;宴客,他要幫忙搬桌椅、端菜,開席前,要繞鄉敲鑼催客。

 

本鄉供謝仁公、大王、世子和娘奶四尊神明,另有分身供在福頭家,福頭由鄉民輪流擔任,負責祭典事宜,輪到那年,謝仁公先進供他家,次年大王,以次世子、娘奶。

 

正月初一,天剛矇矇亮,大家趕到廟裏,希望能搶個第一,叫「燒頭香」。

 

正月迎年,每鄉日期不同,我們是初八。那晚,家家宴客,門前高掛燈籠,遠近親戚來很多。宴後,謝仁公抬到大埕,燈火通明,人聲、鞭炮聲、鑼鼓聲響徹雲霄,鄰鄉鑼鼓陣也都來助陣;接著繞境巡行,長長的隊伍在彎曲的村路上緩緩前進,有如火龍。有錢人家,備三牲果品,擺香案接神,巡行隊伍經過時,將神像抬進他家接受祭拜。深夜迎完年,謝仁公就進供新的福頭家。

 

元宵夜,迎娘奶,和迎年差不多,一路將神像迎入廟 中。家有喜事者,即元宵前一年,曾生男孩、娶媳婦者,都要殺隻鵝來拜,名「翻鵝」,廟裏人擠人,香煙彌漫;求男的婦女,在供神花瓶中拔取油菜花,據說非常靈驗。然後在廟埕放煙火,有錢人家,競相施放美麗持久的煙火和各種響聲的巨炮,男女老幼擠在廟廊上下觀看,時而掩耳,時而驚呼,歡樂情緒達到最高潮。

 

廟裡,廟祝和一些人將每隻鵝切一半,加菜頭,煮成一大鍋,分盛小木桶,放在廚房一排方桌上。看完煙火,大家圍著桌子,站著喝酒、吃鵝肉,沒有湯匙,用酒盞舀湯喝,別有一番滋味。

 

每年幾次祭典,祭後供品共亨,一戶一人,叫「做福」,由廟祝繞境敲鑼高喊「做福了」!這時談論話題,不外蓋廟或修廟,所謂「做福論起廟」也。做福的雖是大人,小孩也有期待,晚餐桌上,一定會有捨不得吃帶回來的鴨蛋、魚丸….。

 

一九八八年返鄉,雙廟不見了,剩下一棵榕樹,已枝零葉落,老邁不堪,弄不清楚到底是柯厝還是上塘的。聽說神明也遭浩劫,新塑的比原來小很多,寄居一鄉民家。

 

一九九四年回鄉,正遇蓋廟,和另一鄰鄉蕭厝合建,也是並排。過一年多再回去,看到新的雙廟(見上圖),比舊的小多了!也有廚房,但無法在裡面吃鵝肉了,倒是和新塑的小神像滿相配的。

 

2000年於台北市 

 

  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福州嶺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