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神木1983.8.7.jpg  
 

 

民國四十年九月,趁在嘉義小住的機會,隨長官登神馳已久的阿里山。

 

微雨的早晨,踏上造型古老的小火車,車內擁擠非常,行李貨物塞滿通道。

 

八點五分開車,一個多鐘頭後到竹崎,乘客全體下車,逐一檢查入山證。機關車也在這裡調頭,改前拉為後推。

 

離竹崎,漸漸進入山區,依山勢蜿蜒前進,不覺已身在群山之間。

 

天氣變幻無常,白雲飄忽,到了面前,則一片迷矇,什麼也看不見,過去,陽光又普照群山了,可是只要過個山洞,也許又是迷矇一片。

 

再上去,隧道很多,好在機關車在後面,沒有煤煙的威脅。

 

忽然,前面山腰出現剛才經過的樟腦寮,一會兒,不見了,再一會兒,又出現了,如是三次,一次比一次低,原來此地叫獨立山,車子在此盤旋而上,山勢越來越險,憑窗遠眺,崗巒起伏,白雲飄渺,俯首下視,深不可測。

 

到了奮起湖,下車的人很多,大家鬆了口氣。離此,穿過很長的隧道,眼前出現巖石構成像彌勒佛的大山-塔山。

 

車子時進時退,高度漸漸上升,到二萬坪,陽光煦和,群山秀麗,塔山屹然矗立,遠處白雲飄渺,藍天一角,景色迷人,帶相機的人都忙著下車搶鏡頭。

 

車在這裡停了很久,再上去,山勢稍為平緩,樹木更為高大,氣溫更低,不久,神木在望了,它年高三千,蒼勁挺拔,高不可攀,令人肅然起敬,曾遭雷擊,樹皮全已脫落,樹梢分為兩幹,枝葉疏落。

 

這時,乘客已寥寥無幾,其中不乏臉上刺青的原住民,我們在這裡下車,拍照後徒步上行。

 

山路以木材砌成,一個轉彎之後,層層疊疊傍山而建的屋宇映入眼簾,全屬木造,以小而薄的木片併湊為瓦,饒富雅趣,屋外菜圃,男女耕作其間,雞犬之聲相聞,大有身在桃源之感。

 

博物館與國民學校相鄰,日式建築,陳列鳥獸、昆蟲、木材標本,原住民衣著、用具,和一些模型圖表,還有名人留題,因時間所限,未能詳為觀覽。

 

沿著曲折的道路,穿過一群群民居,到車站,長官友人帶往借宿處-附屬館,戰前日本天皇臣屬所居,貴賓館則為天皇行館。

 

它日式建築,設備齊全,不對外開放,沒有被,長官友人不知二人同行,只借來一床,幾經商量,管理老婦以自用者相借,盛意感人!

 

時已暮色蒼茫,氣溫急降,館內不供熱水,洗個臉已雙手通紅,幸長官友人又為我們借到棉大衣,穿起來才稍覺溫暖。

 

因颱風警報停電,晚餐買了瓶酒,昏黃燭光下盤坐於塌塌米與長官對飲,意趣盎然,轉眼已瓶底朝天!

 

飯後興緻勃勃,準備夜遊,打開窗戶,一片漆黑,一陣風來,寒氣襲人,真是「高處不勝寒」,只得作罷。

 

次晨醒來,六點剛過,匆匆漱洗畢,東方樹梢已出現紅暈,逐漸加濃,循山徑急奔山頂,途中回首,塔山已染上嫣紅,艷麗絕倫,等我們氣喘吁吁趕到時,色彩退盡,太陽躲入雲中,廢然而返!

 

途中不少楓樹,秋風摧殘,葉子已顯得些許憔悴。

 

火車隔天一班,單日上山,雙日下山,誤了得多等兩天,限於時間,無法參觀製材工場,在木砌小徑與屋宇間徘徊一陣子後,踏上九點四十分的火車,結束此遊。

 

櫻花、日出、雲海、製材工場,沒有看到!

 

其後數度重遊,曾徜徉於新建的林間高架步道,欣賞了吉野櫻和獨有的一葉蘭,也曾閒坐於姐潭之畔,靜觀姐妹亭倒影與屋頂裊裊上昇的輕煙;又在觀日樓如願看到日出,卻感到它遠遜於半世紀前嫣紅的塔山!

 

其中一次,體悟出台諺「阿里山碰壁」的來源,蓋因火車進退之間,後節車箱,幾已碰觸山壁之故。

 

也是那次,發現此地特有的小竹,它只有十多公分高,卻是不折不扣的竹,遍地密集叢生,一般人均視為野草。

 

我挖回數株,植於花盆,不久,長出兩枝荀子,可愛非常,惜水土不服,香消玉殞!

 

最近一次上山,是四年前的事,雖山水依舊,景物已非,所有木造的車站、屋宇、道路,早已無跡可尋,刺青的原住民也成絕響!

 

車站易址重建,火車一日數班,公路直達嘉義,旅舍、餐館、土產店林立,人潮洶湧,車水馬龍,偌大的停車場,假日一位難求,所有建築,全非木造,與台北無異!

 

神木已作古,以水泥鐵繩苦撐數年之後,還是逃不過時間的煎熬,銷聲匿跡,世變滄桑,良堪浩嘆!

 

本文前半取材前作「秋登阿里山」,2007.4.16動筆,次日完稿於台北市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福州嶺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