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我從六歲開始學習寫字,一晃八十年了,我寫字只是當作做作業,在祖母的督促下,每天一張小楷和一張大楷,寫完就歡天喜地去玩耍去了。
後來感到學顏真卿的「多寶塔碑」太呆板無味,就趨向學王羲之的「蘭亭集序」。又看到人們寫此帖時,居然將錯字和塗改的地方原樣照寫,這不是學字而完全是複印。於是我又放棄了學二王的方向。改為每天中午到書店去翻看各種古今名人的字帖,那時候人最少,在清靜的環境中,而我可以安靜地欣賞、學習,從中吸取他們的精華所在,來充實自己的所短,慢慢地我感覺自己的書法有進步;我才領悟到他們為什麼能自成一家的道理所在。我就向這方面鑽了進去。
中國字是從象形文字演變而來的,我又從中發現到如果把書寫時,如何能夠做到表裡相結合,如寫「喜」字,寫出笑口常開,表現出一派喜氣;寫「怒」字要表現出憤怒的氣概來。目前,我正在這方面探索下去,盡力想把中國字成為世界上唯一含有真實情感的文字,而不是用字母來拼湊。真是學無止境,越深入下去,收穫越來越豐富。我感覺到任何一門學問要不滿足於「認識」而已,「熟識」似乎也還不夠,一定要達到「精通」的程度。因為,只有精通才能發現問題,能發現問題,才能改進,才能把它推向前進,進入一個新的境界。這就是我八十年來學習寫字所走的顛簸的道路。
2008.8.19轉載自「福中通訊」第二十九期
全站熱搜